孩子进幼儿园后,请不要再这样溺爱孩子了!(转给家长)
时间: 2021-03-28 作者:YHJ 阅读次数: 143孩子进幼儿园后,请不要再这样溺爱孩子了!(转给家长)
我们都想做一个好家长,想养出一个独立自主懂事的好孩子的。但往往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,让孩子越来越无理取闹,成为别人眼中的“熊孩子”。父母爱孩子,是天经地义无条件的,但是爱得过度了,那也会“淹没”孩子的。
溺爱孩子的危害
❖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,只会接受爱,不懂得付出爱。
❖溺爱使孩子价值观混乱,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,他觉得自己就是中心、自己满足就可以了。对很多问题,比如原则性的问题、价值观的问题等全部是处在混乱状态。
❖溺爱使孩子能力低下,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。
❖溺爱使孩子厌恶学习,致使孩子诸多的能力都被掩盖了,这样他就发展不起来了,学习动力也会因此被限制。
我们一直在说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,是家长。爱孩子是本能,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长远。懂得爱孩子的父母,则为其立规矩,这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。
那究竟怎样的家庭教育,才能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长呢?如何爱,才是爱孩子?为孩子立规矩,要怎么立?
三个“不容忽视”
— 有些事,不能惯 —
很多家长或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孩子常常以哭闹、不吃饭、撒泼打滚甚至攻击人等行为来要求大人满足其需求。您是否也曾满含无奈的妥协,一而再、再而三的降低家庭教育的底线?不想吃饭?那就先吃吃零食吧想要新玩具?买给他就好了
还想再玩1个小时的手机或电脑?那今天就破例多玩会吧……有家长说:“家里有规矩,但孩子耍赖不遵守也没辙啊!”总的来看,被惯坏的孩子都有一个特点,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。第一次出现问题,大人就妥协,只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找来更多麻烦。
— 有些事,必须孩子自己做 —
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,做事磨蹭,父母先帮孩子万事包办了,以后再培养也来的及。其实在孩子每个年龄段,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,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。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,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,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,这才是真正的爱。
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时间久了,他才会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。
— 有些责任,必须孩子自己担着 —
孩子的行为,就是家长的责任。当孩子犯了错时,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,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,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。
四个“规矩”必须养成
— 粗野、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—
如果当孩子被批评或出现其他消极情绪时,常常会表现出粗俗、攻击性的言行,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,然后引导孩子,让孩子自己反省,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。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,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,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等等。
—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 —
有的孩子对于物品的归属意识很模糊。经常随手将别人的物品抱在怀中不愿归还。只要自己喜欢,就一定要得到。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他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。帮助孩子更好的区分“你的”、“我的”,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,别人的东西不能拿,而“我的”东西归我自己支配。
— 不可以随意打扰别人 —
有的孩子过于以自我为中心,于是常常用自己的事情随意打扰别人。如打断别人说话等……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,爸爸妈妈要用心平气和的引导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,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,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,让他懂得当别人在忙的时候不应该去打扰他。
— 做错事要道歉 —
在孩子犯错的时候,除了教育他之外,可以要求孩子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,如果是爸爸妈妈错怪孩子了,也要向他道歉,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,跟孩子一起遵守规矩。
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,诚实地面对,并且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也学会了反省自己,也开始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了。
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不少父母都会进入这样的误区:既希望孩子得到更多的自由,充分展示个性,又担心孩子没有规矩的约束以后不好管教。因此,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常常让父母陷入两难的选择。
现实生活中,很多家长尤其是家中的长辈,会过分宠溺孩子,事事都惯着孩子,最终把孩子养成了一个性格极端的“熊孩子”。
其实“爱孩子”和“立规矩”从来都不是单选题。孩子需要关爱和信任,希望我们给予放手的空间,但是同样也需要进行行为规范,爱与规则并不冲突,并且很多时候是相辅相成的。
过度爱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没规矩,不懂礼貌不懂尊重;后者则让孩子谨小慎微、循规蹈矩。
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: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。
*声明:本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